logo
繁体
繁体

Grab和滴滴们上市背后的赢家,优步的股权投资价值达180亿

据商业内幕网4月14日报道,随着东南亚叫车和食品配送公司Grab即将在公开市场亮相,优步(Uber)将成为大赢家之一。

图源:Unsplash

Grab于4月13日宣布已达成协议,将通过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即SPAC)上市。Uber是Grab最大的股东之一,以新加坡公司400亿美元的新估值,Uber坐拥的股份价值超过50亿美元。
 

这可能是Uber即将迎来的一个信号,该公司有机会从它在昔日竞争对手手中持有的股份获利。这些竞争对手目前正在关注市场的IPO,包括中国叫车巨头滴滴出行和印度外卖服务Zomato。  
 

根据有关这些公司潜在估值的报道和Uber披露的股权信息,Uber在这些全球公司中的股权总价值可能达到18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Uber目前现金和短期投资金额的3倍多。

这些投资曾经是Uber野心的一部分,与自主汽车和卡车运输等企业一起占领全球市场。但该公司已经稳步缩减了这些烧钱的事业,高管们选择转而专注于在关键市场上巩固叫车和食品配送等核心业务。

如今,尽管Uber继续亏损,但它已经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华尔街的长期赢家。2020年,由于疫情将其业务缩减至之前规模的一小部分,该公司损失了68亿美元。在疫情爆发之初,该公司股价呈自由落体式下跌,但自那以来已收复失地,目前股价接近历史高点。该公司最近披露,预计今年至少有一个季度的调整后利润(税前、折旧和其他费用)将出现利润。  

目前还不清楚Uber是否打算将其在Grab、Didi或Zomato等公司的股权套现。一些分析师认为,Uber至少持有部分股权将有助于其在核心市场的业务。在华尔街看来,持有这些股票很可能会算作公司增加的现金,尽管Uber可能无法将其全部定义为短期投资,例如它在Grab中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不能轻易出售全部股权。

但是,Uber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有能力从这些投资中收获数十亿美元,这代表着一个令人惊讶的胜利,而这个胜利来自那些曾经看起来是大规模撤退的地区。  
 

尤其是Grab的投资对Uber来说是 “锦上添花”。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Grab一直是他们在东南亚的赌注,他们和Gojek一起主导了这个领域。

几年前,Uber与世界各地的本土竞争对手展开了一场著名的战争,试图在几乎所有主要市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叫车服务提供商。据报道,在强硬的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的领导下,该公司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试图在中国挤出滴滴等竞争对手,并抢占东南亚市场。  

根据一本在2019年出版的关于Uber的书 “Super Pumped”,Uber在东南亚花费了近10亿美元与Grab作战。而CEO卡兰尼克在2016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当时公司在中国每年亏损10亿美元。

但随着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意识到,这些战斗被证明成本太高,而且胜利的可能性太不确定。他们决定将Uber的本地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获得可观的股权作为回报。这些股权成为了该公司未能在它决心进军的每个市场都成为唯一赢家的标志。  

然而,自从Uber撤退后,叫车市场从单一的全球赢家变成了一个更加分散的市场,而这些本地竞争对手也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重要业务。据其监管文件显示,Grab还担任送货和数字钱包服务,在2020年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6亿美元。该公司最近宣布了与Altimeter Capital Management赞助的SPAC的交易,对该公司的估值为396亿美元,创下SPAC的估值纪录。据投资者介绍,截至去年12月,Uber拥有Grab约16%的股份。SPAC交易将稀释Uber的股份几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滴滴出行最近提交了一份机密文件,准备上市。报道称,该公司的估值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Uber出售了部分滴滴股份。在滴滴出行IPO的股权被稀释后,Uber将拥有该公司12%左右的股权。  

Uber还持有印度Zomato的股份,这是Uber去年出售该地区食品配送业务时得到的。据报道,Zomato正考虑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IPO,估值高达80亿美元。根据Uber的投资者介绍,Uber拥有Zomato不到10%的股份。

分析师表示,Uber很可能会出售其在这些公司的部分股权。但它应该保留部分所有权,以利用科技合作等长期优势。  

事实上,这似乎反映了Uber对其自动驾驶部门所采取的做法。它在去年12月将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一家创业公司Aurora Innovation,以换取合并后公司26%的股份。尽管此举有效地让Uber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不再处于司机的位置,但如果这项技术在未来变得可行,它也让Uber可以继续参与竞争。  

对于Uber来说,这种出售股权、逐步关闭业务的战略,可能与帮助公司建立起来的主导世界的思维方式相距甚远。但在今天的叫车市场,这可能最终会成为更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