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评论:为遏制竞争打击“鸡娃”教育,中国政府的做法可能适得其反

据路透社消息,中国政府正推行教育减负政策,但却在违背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对该国1200亿美元(约合7743亿人民币)的家教行业进行打击,可能有助于缓解高考的狂热竞争问题(竞争问题造成劳动力供应市场的扭曲,并抑制出生率)。然而,核心问题其实是贫富差距扩大,这一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中国的虎爸虎妈很受投资者的欢迎。例如,2019年国家智库的一项调查发现,上海静安区的家庭在每个孩子还没有上高中时,就在教育服务上花费了约8万美元(约合51万人民币)。该数字乘以4亿——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学而思教育和高途课堂就趁着这个趋势直接在美股上市。

中国没有类似于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学校很早就在挑选尖子生,并加大对他们的投入。理论上而言,教育竞争环境是公平的;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可以使一个家庭脱贫。贫穷的中国父母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狂热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为了满足竞争激烈的父母的要求,学校过早地将优秀的概念强加给孩子,甚至在小学就开设了MBA课程。孩子们除了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在周末和晚上参加辅导班。不断的填鸭式学习抑制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许多学生毕业时没有什么实际生活或工作经验,但却要负起赡养退休父母、买房买车等重担,还要抚育自己的孩子,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出生率一直很低。

正如路透社最近报道的,打击家教补课行为包括周末禁令,只是权宜之计。然而,教育培训行业的过热反映了中产阶级的焦虑,精英们正在抽掉他们身后的阶层晋升阶梯。重点学校的贫困学生数量越来越少,贫困省份正在落后于富裕省份。

富裕父母买得起一对一的精英课程,能够巩固自己的教育优势。对其他人来说,新政策可能会降低育儿成本,但要以未来的收入能力为代价——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看来,政策制定者们也需要上一上有关经济学常识的补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