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华尔街日报:中国正在失去外国企业对其的“宠爱”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4月份的一项调查发现,23%的受访者正在考虑将当前或计划在中国进行的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这一数字达到了过去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Photo by Christina Morillo on Pexels​

苹果在中国的供应商是中国私营部门最大的就业来源,苹果正在推动其承包商在其他地方进行更多的生产工作。甚至在奥密克戎最新一波浪潮袭击上海之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公司在今年春天告诉美国商会,由于当地政策环境,他们将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像苹果这样的外国巨头在中国投资庞大,并且仍然能从这里赚到足够的钱,因此大规模撤离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大型制造商正准备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努力,在其他地方实现多元化,这是人们长期以来的预测,但迟迟没有到来。除了中国本身的经济增长放缓外,人民币可能还会进一步走软,李克强总理等更多以增长为导向的中国领导人的“出镜率”将更高,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沉寂之后,最近官方媒体对李克强的提及频率有所回升。

中国严格的抗疫政策是外国公司离开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过去两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上海大部分地区处于封锁状态。加上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默许”,以及去年对关键房地产和科技行业的打压使中国国内经济受到广泛损害,这一政策组合对惯于风平浪静的外国公司来说确实开始变得不利。

虽然2020年和2021年涌入中国的外国投资激增,这与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整体关系下滑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回想起来不难解释这一现象: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出口正在蓬勃发展,而世界其他地区,包括其他亚洲出口中心,则表现平平。虽然出口竞争力显然不是海外投资中国的唯一因素,但它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出口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总体趋势非常吻合,甚至在商务部的系列数据中也是如此体现的,这一数据不包括外国制造商的再投资利润。

现在,由于奥密克戎带来的封锁、海外需求减弱以及来自去年遭遇停工的其他低成本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出口增长大幅下降。

如果上海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出口可能会暂时反弹。但影响出口的大多数因素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预计中国最早也要到2023年初才会大幅改变“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封锁。虽然东南亚和印度等其他生产基地都呈现出各自的困难,但它们也有一些突出的优势,包括不断增长的年轻劳动力等等。

最重要的或许是,中国政府对本国头部民营企业的严格管制,以及对防疫政策的坚持,两者结合起来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对中国消费者和以年轻毕业生为主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这对中国国内市场未来的增长和整体商业政策环境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