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亚洲货币因美元飙升遭遇1997年以来最差表现,各国央行面临两难抉择

据彭博社报道,美元飙升已导致亚洲货币迎来自1997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季度,并让各国央行陷入两难境地。


已经在与几十年来最快的通胀作斗争的决策者们现在面临着严峻的选择:强行提高借贷成本以保护货币,但要冒着损害经济增长的风险;或者动用多年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或者干脆袖手旁观,任市场自行发展。

新加坡瑞典北欧斯安银行亚洲策略主管尤金妮·维克托里诺(Eugenia Victorino)表示:“各国央行被推到了收紧政策的困难境地,尽管疫情尚未完全复苏,而且美国经济衰退的阴影还在前面。美元走强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增加了收紧政策的压力,因为弱势货币加剧了输入型通胀。”

周三,多数新兴亚洲货币下跌,韩元领跌,原因是投资者越来越担心美国经济衰退,转而寻求美元作为避险货币。菲律宾比索、印度卢比和泰铢也下跌。

本季度彭博摩根大通亚洲美元指数预计将下跌4.4%,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亚洲货币市场以来的最大跌幅。亚洲各国央行在提高利率方面落后于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因为它们希望推动经济从疫情中复苏。

尽管原因不同,但自3月底以来,在美联储加息而日本央行坚持其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日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11%,收益率差距不断扩大。

但在消费价格稳步上涨,货币贬值加剧了对输入型通胀的担忧之下,亚洲各国央行可能不得不改变策略。在两次加息25个基点之后,菲律宾中央银行已暗示8月份至少还会加息一次,而韩国央行则为7月份加息幅度超过平常水平敞开了大门。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驻香港新兴市场高级策略师艾迪·张表示:“事实证明,通胀持续存在,各国央行可能不得不提前采取行动,采取比预期更积极的措施。目前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这让他们有余地专注于抗击通胀。”

更快、更积极的加息可能会提振亚洲货币。随着美联储开始积极加息,亚洲货币本季度均走软,韩元和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跌幅均超过5%。

以陈德仪为首的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在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在已经出现的供给侧通胀基础上,再加上进口导向型通胀,货币贬值可能会导致地区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分析师们预计,由于通胀预期不断上升,央行将继续加息。

亚洲各国央行已经从外汇储备中拿出数十亿美元,以减缓本币贬值的速度。泰国和印尼的外汇储备已降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两国官员承诺遏制本币波动,但迄今仍未加息。

对亚洲货币来说,最糟糕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到来,因为美联储已暗示7月份将再次大幅加息,交易员预计加息75个基点。高盛集团警告称,随着外部融资状况恶化以及美联储收紧政策刺激避险情绪,印度卢比和印尼盾等高收益货币可能会受到冲击。

万神殿宏观经济首席新兴亚洲经济学家米格尔·尚科(Miguel Chanco)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此地区的央行也不太可能像美联储一样加息。外汇储备仍然充足,可能会继续被用来对抗货币的过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