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新冠疫情已持续整整三年,中国终于发出放弃“清零”的明确信号

据彭博社报道,自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出现第一个确诊病例以来,整整三年过去了,这个最早开始、且尽全力抗疫的国家终于要放弃遏制疫情的努力了。

12月1日是科学文献中记录的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的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在病例激增和公众对封控措施愤怒的压力下,中国正开始规划一条重新加入世界其他地区与病毒共存的道路。

Photo by Fusion Medical Animation on Unsplash

尽管中国中央领导层对其计划仍保持一贯的模糊,但重新开放的迹象是明确无误的。当局开始淡化确诊的严重程度,同时避免提及“动态清零”(指消灭病毒)。中国领导层称中国正面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首都北京,一些低风险患者被允许在家隔离,从而避免去有争议的隔离方舱。自武汉疫情暴发以来,隔离方舱一直是中国防疫策略的必备要素。政府还在加大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并提高加强针接种率。

官媒多年来一直在妖魔化新冠病毒,并展示病毒对西方国家的破坏和造成的死亡人数,而现在却开始讲述新冠痊愈者的故事。《环球时报》周四上午发表了一篇文章,援引中国专家的话说,人们不必对奥密克戎感到恐慌,因为它的致命性现在大幅减弱。

即将离任的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北京与国家卫健委及有关方面专家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说:“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上周末,数千名市民走上街头抗议频繁的封锁和对正常生活的干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从而加速了放松防控的转向。较小的冲突事件也在增加,居民拒绝被封锁或被送往方舱隔离,以往的确诊者都会被强制运至方舱。

不过,中国的生活要向世界其他地方靠拢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不用说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现在仍然受到限制,进入超市和其他日常公共场所需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无处不在的监测系统可以立即识别出高危人群。

对于外国人来说,去中国旅行几乎是不被允许的,中国人出行也是自找麻烦,因为需要在集中设施中隔离至少五天。在受到“动态清零”政策影响的投资者中,较为温和的转变迹象和渐进式的变化都足以令人欢欣鼓舞,推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股票11月创下自2003年以来最好的月度涨势。

企业正在努力应对供应链的问题,由于物流混乱、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工人之间的感染传播,供应链暂缓,甚至被叫停,迫使企业重新考虑对中国生产中心的依赖。

此外,如果像其他地方一样任由病毒在居民中传播,健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高,而大城市以外的医疗保健设施漏洞百出,不足以应对严重的确诊病例。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北京和广州等发达地区出现的宽松政策不太可能推广到农村和贫困地区。

多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将低死亡人数作为清零政策的主要理由,他也不愿看到随着重新开放而出现大范围的死亡人数。如果中国能够像新加坡或韩国一样,通过疫苗接种将死亡人数降到最低,那也不得不被迫忍受数十万人死亡。

另一个未知数是,其庞大的人口将对防疫政策转折做出怎样的反应。尽管一些人走上街头表达对清零政策的不满,但普通民众中仍有大量支持“动态清零”的人,尤其是在对病毒的恐惧根深蒂固的情况下。

中国恢复疫情后正常生活的道路将是曲折漫长的。在中国医生正式记录下这种未知的神秘肺炎三年后,中国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