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BC省上诉法院裁决,一位华人金融诈骗受害者可以起诉中国银行

据CBC中文报道,2018年,BC省华人郑丽(译音)通过中国银行在加拿大的一家分行,把69000加元寄给了一个金融诈骗团伙。1月30日,省上诉法院推翻下级法院判决,裁定郑女士有理由起诉中国银行。

Photo by Tingey Injury Law Firm on Unsplash 

当时诈骗者冒充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官员给郑女士打电话,称她卷入一起洗钱案,必须回国投案,在调查结束之前将被监禁,或是汇一笔钱到香港,这笔钱会在调查结束后归还。她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郑女士后来起诉中国银行,称她是在银行柜员的帮助下完成汇款手续的,而银行明明知道这种诈骗方式,却没有警告她。

银行则请求法庭即时驳回起诉。郑女士败诉,遂向省高院上诉,省高院维持原判。去年十月,她再一次向省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主审法官之一格里芬(Susan Griffin)说,银行没有提供自己不了解此类骗局或警告过郑女士的证据。如果它这样做了,郑女士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从而中断汇款手续。

此案的关键在于汇款申请表中的银行免责条款。

格里芬法官同意原告的说法,即银行被指控的疏于提醒的错误,发生在她在汇款表格上签字之前。判决书说,如果银行履行了提醒顾客的职责,那么接下来的汇款手续就不会继续进行,原告也不会在包含免责条款的汇款申请表上签字。

郑女士现在可以起诉中国银行,但是能否胜诉还是未知数。

相关报道:一名女子在电汇诈骗案中损失34万美元,据称4家银行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

骗子出示的假执行令

根据CBC在2021年的报道 ,郑丽在听信骗子的威胁后,分别通过四家银行汇款,总额达34万加元,那是她和父亲所有的积蓄。

郑丽说,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导致她的家庭失去整个积蓄的电话。当手机响起时,这位43岁的女士正在赶往工作岗位,在温哥华市中心一家百货公司销售珠宝。

打电话的人说她是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的雇员,念出了郑的驾照号码,并说她是一个国际洗钱骗局的嫌疑人。郑说自己非常惊讶对方有她的驾驶执照号码,因为她才拿到一个月。当时她吓坏了。

这名所谓的领事馆雇员告诉郑女士,她正在将电话转给一名香港警方调查员,假的调查员指控她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卖给了犯罪分子。骗子告诉郑女士,如果她不合作,就会被逮捕,送到香港,并被无限期地投入监狱。还给她发了一个假的逮捕令,其中包括她的驾照上的照片。

郑丽说,“我完全相信这些是中国国际警察给我打的电话。”

这个电话显示的是来自110,”所以我相信一切是真的。”

骗子还威胁说,如果郑女士不听从指示,将冻结她的银行账户三年,其中包括禁止她告诉任何人,特别是银行发生了什么事。

郑的母亲去世了,她的父亲卖掉了唯一财产,把一生的积蓄给了郑女士,这样她就可以买一套公寓,而他可以来加拿大和她一起生活。

郑女士说自己当时处于恐慌状态,做了他们要求做的一切。

犯罪分子要郑不要上网,说他们是香港廉政公署的人,并且正在追踪她的一举一动,声称廉政公署会检查郑的钱,一旦调查人员认为她不是有组织犯罪团伙的一部分,就会把钱归还。

郑女士于2006年移居加拿大,并在2010年成为公民。她于2018年5月16日来到皇家银行的一家分行,并向欺诈者汇出了6万美元。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她又通过三家不同的银行向香港电汇了三笔钱,包括年迈的父亲一生中积攒下来并寄给她的每一分钱。

但在她最后没有钱可寄时,骗子就消失了。

骗子出示的假工作证

随着灾难的降临,郑女士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所发生的事情,为自己成为欺诈的受害者而自责。

”我确实感到非常羞耻,“郑说。”我不想……与其他人分享这个故事,因为我知道他们会认为我很愚蠢。“

圣玛丽大学犯罪学助理教授亚弗拉说,没有受害者应该感到羞耻,编子已经完善了骗局,“了解如何利用人类的弱点。担心自己的安全和担心所爱之人的安全是一个强大的动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女士从羞愧转为愤怒,她质疑为什么四家主要银行,道明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何没有做更多的事情来保护她。

郑女士向所有四家银行提出投诉,但每家银行都否认有任何责任,这促使她对所有银行提起民事诉讼。

这些银行对这一情况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加拿大皇家银行在辩护中说,在汇出6万美元之前,当时问过郑某谁是资金的受益人。诈骗分子曾教郑某说是她叔叔,否则将面临坐牢。银行还询问了郑某是否信任电汇指令的来源,而且她的银行协议保护RBC不对任何损失负责。

蒙特利尔银行的辩护声明说,郑女士有义务披露任何“可疑情况”,由于她违反了这一协议,银行对她32,000加元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最大的一笔电汇,17.8万加元是通过道明银行进行的。道明银行在其法律辩护中说,郑女士声称(按照欺诈者的指示)收件人是一个商业伙伴。道明银行还表示,她签署的“电汇协议”免除了银行因汇款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中国银行在辩护中说,在汇出69,000加元之前,一位银行出纳员询问了郑女士与收款人的关系。郑否认了这一点,并称没有银行代表确认电汇的目的,也没有要求客户告知银行电汇的目的。

亚弗拉查阅了有关的文件,并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分行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只涉及交易的正确处理。她说,即使郑没有透露她汇出资金的真正原因,银行也应该能够发现其中的猫腻。

亚弗拉注意到有一些明显的警示信号似乎没有被银行注意到。

她说,首先,仅电汇的规模就应该促使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更多的调查,银行目前的反欺诈措施是不够的,应该涉及真正严肃的对话,而不是打勾,然后说,已经问了你这些独立的问题,所以我们已经履行了义务。

亚弗拉说,如果他们问起,郑以前从未向香港电汇过,这应该是另一个警告,说明有些不对劲。

如果移民不知道加拿大的法律体系如何与国际机构合作,他们也可能更容易受到欺诈。她说:“我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保护那些在社会和政治上比较脆弱的人,他们可能没有知识来了解他们是否被骗了。”

没有一家银行似乎对郑汇钱的目的地——香港,提出质疑,尽管有报道称这一地区是洗钱的高风险地区。

在郑女士被盯上的几个月前,媒体曾报道过类似的骗局,诈骗者欺骗说普通话的人,让他们电汇大笔非法钱。

同年,关于电汇欺诈的投诉普遍涌入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FC),该中心收到约1100份报告,损失金额近4800万加元。前一年,即2017年,CAFC收到1260份报告,总额约为4600万加元。

英国在五年前推出了新的规则,涉及培训银行工作人员,以检测某人被骗的警告信号。

根据英国银行业协议,分行工作人员如果对客户的交易有疑虑,就会给警察打紧急电话,然后警察会到分行进行调查。现有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这个措施阻止了欺诈者获得3300万加元的资金。

媒体询问加拿大银行家协会,为什么加拿大没有类似的计划。一位发言人拒绝回答,只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加拿大的银行与执法机构和当局密切合作。


当郑女士向温哥华警方报告这一欺诈行为时,金融犯罪部门的一名侦探建议她自己与香港警方联系,称他们过去与香港当局的合作并不顺利。

近三年来,郑女士一直隐瞒着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没有告诉她年迈的父亲,担心会影响他的健康。

但是,她的压力越来越大。案发后,郑女士因情绪紧张而失去了工作,最近也无法支付公寓的抵押贷款。

上周,她发现前门上贴着一张通知,持有她的抵押贷款的丰业银行正准备查封这套公寓。

郑女士说,她代表其他无数因电汇欺诈而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发言,并提醒那些可能遭遇同样命运的人。

“我的目的是不仅代表我自己,而且代表所有的受害者,”郑女士说。“我们应该得到银行的适当保护。他们有责任提醒人们注意这种严重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