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那些移民过来的小伙伴,他们都在做什么?

文|七喜 七喜出国

那些移民来加拿大的小伙伴他们都在做什么?


在加拿大这个新的故乡,他们扎根开花结果,有的在各行各业从事感兴趣的工作,有的索性就在家里养娃,有的改弦更张,都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总会有新的小小伙伴来问我,“我去了加拿大到底能干什么?”

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值得寻味。人性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总会彷徨,在迈向新生活的开始之时,担心也总归在所难免。

我虽然不是可以预测未来的大师,但却是大家移民路上陪伴的伙伴。其实这条路上,同行的人很多,他们的故事或多或少是一种指引,足以消解黑夜里辗转反侧吧。

① 偏居小镇一隅,与孩子快乐为伴

移民加拿大,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在多伦多和温哥华这种大城市,而偏偏有一些人,他们厌倦了大城市的嘈杂,宁愿选择安静人少的小镇,度过他们的年华。

六年前就认识我的林老板之前在上海生活很多年,通过技术移民来了加拿大以后就一直在大西洋的哈利法克斯定居了下来。

刚来那会我问她为什么不来多伦多定居,她说一来安省房价太贵,而来哈法这个地方人少,安静,这正是她想要的一种新生活。

起初我挺好奇在那种小城市靠什么来养活自己,突然有一天她跟我说盘下来一个幼儿园,想要和小朋友为伴。很难想象在上海从来没有过教育行业经验的人,全新出发是一种什么感受。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问我:“诶?七喜,你知道怎么帮助我的员工续工签吗?”我说:“嗯?招新员工?生意这么兴隆,我以为就你们夫妻自己经营呢!”

她自嘲:哪有,还不是混口饭吃,现在孩子多了,需要更多老师,但是我这里有个员工是越南留学生,怎么能帮她留下?

我们探讨了一会后,我不禁感慨:您这个上海人可以啊,不仅在小镇找到了生计,如今还能帮助别人留下。


生活最好的状态也许就是成就自己的同时还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② 逃离北京,在农村闲云野鹤

有人喜欢灯红酒绿,就自然有人喜欢好山好水,但不一定寂寞。

说来也巧,林老师(对,和开幼儿园的小林是个本家,也姓林)认识我的时候还是北京的一位雅思老师。

从南方小城一路披荆斩棘考上大学,努力在北京定居,成为行业极其优秀的网红老师,他一路人生轨迹可以说是小镇青年最为代表性的缩影。

没有显赫的背景,靠着自己的那份毅力、魅力在北京扎下根谈何容易。他找到我的时候我也疑惑地问他,放弃北京的一切值得吗?他斩钉截铁地说:我能在北京扎下根就一定可以在大洋彼岸找到自己的生活!

从他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自信和从容,是一种对自己深度剖析后的认可。

你们不觉得吗?人有时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往往就是受着周遭人的影响随波追流,然后自我感叹一句:日子忍忍就过去了。到年龄就该结婚了,结婚后就该生孩子了,生了孩子想着学区房。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现象,当有人问我留学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反问一句,你感兴趣啥?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说你有什么推荐吗?我说那你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儿,又有十有八九的人说我不知道。

林老师知道,而且自始至终知道。刚到大西洋农村买了个房车周游了加拿大一圈,选择在NB省郊区买了力所能及的小屋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雅思老师自己动手装修房子。


两人一狗一房的生活好不惬意,直到他们第一个宝宝到来。我问他们:现在生活是你想要的样子吗?他们只会傻乐。

③ 他们活出了LGBT最期待的样子

认识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是为LGBT群体服务的。十多年来,见证了无数人的爱情,他们让我见到了LGBT最美好的样子。

记得是在18年上海酒店的一次宣讲会,第一天我当着一百来号人讲了四五个小时。到了提问环节他们也没有问任何问题,所以我对这对gay情侣没有丝毫印象。

第二天还是在相同的酒店进行一对一解答,来的人特别多,很久也没有排到他们,他们也就静悄悄在旁边等我。

落座以后,交谈了不到十分钟,他们就说我们要去,要申请,想好了,那边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原来在找我之前,他们已经在美国预备生宝宝。无论从现实考虑,社会氛围,宝宝未来的成长,他们都做好了十足的打算。

这条路走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辞掉上海高薪工作,带着刚出生的宝宝,两个男孩只身登陆曼省求学。

一个努力考会计牌照,一个在饭店打工申请移民。没有父母在身边帮衬,回到家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宝宝。如果换做夫妻、母亲、女孩,或许渐渐会心生抱怨,而两个男孩一路都扛了下来。

今年,找到新的会计工作的他们,也搬家到了多伦多,来到了大城市定居。再次见到他们的时候,那个嗷嗷待哺的宝宝已经满地跑叫我叔叔了。


没有了老人的娇生惯养,两个男孩养出来宝宝又乖巧又听话,脸上总带着笑容,从来不哭不闹,听爸爸说他现在是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是各类小汽车,他会用双语给我不停讲解汽车的种类,我鼓励他将来可以做一名赛车手。

就这样的岁月静好,或许是所有在迷茫中LGBT最美的期待了吧。

④ 一边做地产,一边忙着生娃

很多人好奇,来自沈阳的奶爸在温哥华是做什么的?其实他的工作也蛮杂的。

出国以前,老宁在沈阳的一个设计院国企工作,朝九晚五的生活虽然固定,但是工资少的也很固定。

其实在沈阳的地界,有房有车的情况下,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养活自己和老婆问题不大。但是多了一个仔以后,总会显得入不敷出。

在国内养娃,你不鸡娃,总会被周遭环境逼着鸡娃。人家学绘画舞蹈,你不学,显得没有才艺;人家提前学而思你不学,小学一年级就跟不上。这种焦虑不是自己自找的,但是如果拼起鸡娃,三四千的工资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刚到温哥华的奶爸也迷茫了一段时间,好在他性格好,善于交际,慢慢就认识了很多华人朋友。

在这期间,他老婆利用自己在国内的爱好,开始发展甜品工作。随着自己的甜品越来越受欢迎,扩大了生产,租了厨房,开始批量生产。他们通过微信群进行订购和派送,这样的模式节省了很多成本,但是利润一点都不少。

在北美,很多家庭厨房都是这种运营模式。再后来随着知名度扩大,他们也聘请了员工和开了店,但随着三胎的诞生,暂时也搁置了。

是的没错,曾经被诊断身体条件不易怀孕的老婆,在温哥华顺利生完三胎。

今年在温哥华转机,去他们家吃饭,调侃起来这事情他们说或许是温哥华的空气和水养人,变成了易孕体质。

老婆在家带娃,老宁就做起了地产和保险生意。这两种工作时间自由,收入可观,这样子一家五口也有了更多时间在一起。


我问他不担心三个吞金兽累坏你这个老爹爹,他笑呵呵说:都来加拿大了,只要不鸡娃,养他们还是轻轻松松。

看吧,有没有压力完全取决于心态,而心态又受环境影响。

⑤ 富二代的不同人生选择

要说移民的人就一定都开心快乐吗?在我这里只能说不一定。移民生活能否适应,还得看心理建设,人生目标,以及想要的生活。

我经历过的两个富二代就做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

第一个小A被家里送到了美国留学,读完本科很难拿到工签,拿不到工签就留不下工作,进而也就很难移民了。

找到我是因为他的姐姐推荐,我评估了一番建议他这么年轻还是走读书这条路吧,不过只能去偏远的地方。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年轻、富二代、从美国来加拿大混身份,很少能接受去鸟不拉屎的地方等身份的。无论从他们的家庭背景还是财富状况,连多伦多这种大城市在他们眼里都觉得只是无比庞大的农村。

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仅接受了我的建议,还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今年刚拿到身份,也顺利交了个女朋友。

而另一个小B,家里在上海周边开工厂的富二代,人一点架子没有,还是个宠妻狂魔。我们在上海见过很多次,也一起吃过饭,甚至我已经将他们全家送到加拿大来读书移民,想起来这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儿了。

如果一切顺利,他们早就全家枫叶卡。可偏偏到了曼省以后,城市建设的落差让他们打了退堂鼓。中途就返回了上海。

每次我到了上海还是会有联系,他也没有死了移民的心,可是奈何不了老婆的反对,至今“有贼心没贼胆”。

他们的状态正如一些正走在移民路上的夫妻一样,总是担子一头热,在远赴重洋的观念上无法达成一致。

一般来说,女方会更在意孩子教育多一些,男方更在乎职业收入和地位落差多一些;如果男方积极,女方一般担心生活质量会下降多一些;还有一些是,小两口蛮积极,父母跳出来极力反对,这就是历史观和价值观上面的区别了。

可无论是哪一条路,生活重担从来都不应该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日子要想过得好是两个人努力的结果。

我想了想上面五个人如今闲云野鹤的生活,都是夫妻同心协力的结果。来了加拿大,到底能过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能让你烦恼的并不是你过得不好,而是你过得不如别人好。

少了和周遭比较以及无用的社交,幸福也就不远啦~

(声明:本文为《七喜出国》授权转载内容,版权归《七喜出国》所有,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